互联网O2O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炽化阶段,滴滴快的合并,美团大众、携程去哪儿轮番上演牵手联姻。同行业老大纷纷抱团取暖,形成垄断之势。相较之下,停车O2O市场还处于群雄逐鹿的阶段,各路好汉拼速度更拼实力。
业界整体看好“云停车”的前景,但认为前期至少还需跨越三大障碍,即产品设计、前期车场推广以及培养用户支付习惯。
百度也在争夺停车市场
除了安居宝,上市公司中早有企业关注智慧停车领域,如已经研发相关系统十几年的捷顺科技。
另外,BAT三巨头也看中了这个市场:百度整合“百度导航”和“停车百事通”,在北上广深等10个城市向用户提供3万多个停车场的实时信息;支付宝与无忧停车等企业合作,共同搭建使用支付宝进行停车缴费的“智能停车”环境;全国已有13个城市,共计34座综合物业,超过3万个车位转型成为微信智慧停车场。
最大障碍是车位稀缺
“上市公司争相进入智慧停车这个领域,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停车位的稀缺”。业内人士表示,据统计北京的车位缺口高达50%,缺口数高达250万个,北上广深的缺口均在150万个以上。2014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5447万辆,以车主一年3000元的停车花费测算,目前我国停车收费的静态市场空间约5000亿元。
但车位稀缺也是阻碍智慧停车发展的因素之一,可能没有多少私人车位会拿来出租,能租到临时车位的客户很少。
用户体验差 待技术解决
尽管市场前景巨大,如果不能解决技术、效益、体制等方面的问题,智慧停车可能是一块“做不大的蛋糕”。不过,据安居宝半年报,停车场系统只占公司主营业务4%左右。
安居宝的“掌停宝”APP在苹果手机下载时,几乎没有评论显示,因为页面解释:“收到的评分不够,无法显示此APP的平均评分。”类似的APP“乐停车”、“停车管理员”,也几乎没有评论,可能是下载的人比较少。
车位诱导一直是停车市场中的难题。武汉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汪凡说,想把一辆车引导到一个停车场容易,但引导到某一个车位就难了。“车子每移动一次,就要进行一次定位,目前的定位系统不够精确,用户体验非常差。”
很多家公司在做云停车场,各有各的APP,无法融合,这势必影响客户的使用体验。
“以往遇到下班高峰期,车主排队缴费苦恼,一辆车出场最快也需30秒。”有停车场表示,使用云停车系统后,平均每辆车出场时间减少至5秒,高峰期不再堵塞,这不仅大大缩短离场时间,也大量节省人力成本。
在广州正佳广场停车场,体验智慧云停车系统的自助缴费机。从下午6点半到晚上8点,1.5小时有144名车主过来缴费,大多选择人工现金。其中,不到10人和智慧云停车工作人员交流移动支付相关问题,仅有1人在自助缴费机上完成支付。
据很多车主了解表示,多数人说还不知道有微信支付的功能,有人说知道但没试过。年纪稍大的车主说觉得比较麻烦,还是习惯现金交费,年轻车主称没留意,可以尝试一下。